Be yourself。近年很多電影主題也環繞它。


電影跟小說的關係, 可以是相互相成, 也可以是一種破壞。最重要還是電影的編導、音樂、剪接, 還有觀眾最易留意到的一點: 演員的挑選。Cate是Carol的最佳人選, 高貴神韻固然是基本, 配上影后級演技, 完全將Carol帶到我們的面前。最後的約會時, 將身段放下, 放手一搏卻失敗時, 笑容背後的抽搐, 那份精神也演得到位。 早幾天無意中看到內地新版《神雕》電視劇, 小龍女登場時, 小籠包頭上兩球髮髻, 還插上兩根白色長帶……論演員與化妝的重要性。天知道小說迷看了會有什麼感覺。

 

 

微博這篇也寫不錯:世间纵有Therese千万,难寻Carol唯一(http://www.weibo.com/p/1001603926847095220767
 -Cate開始時的演技不假, 假的是Carol, 她對Therese並非一見鍾情, 而是近乎flirt, 但她是不知不覺的投入了, 於是假與真之間竟無聲色地接合起來。Cate的演技在前後比較起來, 表面上是「進步」了。

-年紀代表經驗, Carol明白得比誰人都還要多, 50年代同性戀所背負的是什麼; 也明白自己走進胡同之後, 就代表放棄作為妻子, 母親等的身份, 這是Carol的一切, 她最後放棄了, 絕對放棄。她的愛很深。20歲的Therese沒放棄太多, 她有的是時間。

-Carol在眾人眼中是自信的個體, 但在在Therese面前卻是不自信, 電影是would you+yes的組合體。「怕被人拒絕時最常用的一招,先把自己給拒絕了」, Carol向Therese發問時每每先拒絕了自己, 作為防衛。


-I love you到了最後才抖出來。「Cate不止一次提到說,她覺得,如果Therese沒有回心轉意,Carol的結局也許會是自殺。因為離開餐桌時的Carol,不管她掩飾的多好(和Jack打招呼以及告別時從容),她是一無所剩的。」如果Therese真的沒有Wait……那Carol的下場是等於零, 她已經放棄了一切。最初的驕傲, 最后的乞求, 最強烈的對比。

 

 

對拍攝手法的圖解, 如何用鏡頭來塑造人物和劇情:carol的观影笔记(http://www.weibo.com/p/1001603923204686148419

 


arrow
arrow

    abyss1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